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时间:2024-07-14 11:41:30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原子的结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1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

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

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讲授】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

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

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这时我指出这就是原子核,并提出第三个问题:

③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相对来说,原子核外的空间是否很大?

学生回答后,我投影图片,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

活动3【讲授】3、提取信息,探索发现

3、提取信息,探索发现

在学生对原子构成仅仅有了粗略认识之后,投影课本中图片4-1“原子构成的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取从图中获得的关于原子构成的信息。然后填写学案一。(建立原子构成的清晰模型)

学生对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又让学生完成学案二。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这么小的数值给计算和书写带来不便,该怎样解决呢?”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我予以提示:“假如你吃药时,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标注‘每次3片’或‘每次0.75mg,每片0.25mg’,哪个直观?”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可以寻找一个替代量。这样就引出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我利用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分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可以用某原子的实际质量除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求得。

指导学生练习查询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学生发现许多元素的末尾数标有准确度,我指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很复杂的,并适时介绍张青莲教授修订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之后让学生利用课本75表4-3完成学案三。学生找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也等于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我没有马上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做学案四。这回,他们不仅发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且也经过反思修正了上面的错误。

活动4【导入】4、了解历史,情感提升

4、了解历史,情感提升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科学家们逐步认识原子的构成、完善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历程,引发学生思考(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你想到了些什么?未来的模型怎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激励学生要以积极向上的热情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活动5【导入】5、回顾要点,练习反馈

5、回顾要点,练习反馈

在这一环节,学生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要点,然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反馈。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

我按以下五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一、说教学分析(两个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策略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评价

首先,我说教学分析。

一、教学分析:

(一)分析教材

本节课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奠定了基础。尽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此处隐藏3211个字……子结构与性质。本节共包含六大内容: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本节共分三课时,我今天主要讲解的是第一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和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必修二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新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且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长见得化学现象。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师生互动由必修二知识引入能层和能级

和学生一起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认识能级交错现象。

通过练习教师解说让学生总结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能自己动手写出1-----36号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式。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简化排布式

情感目标:发现生产、生活中有趣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能层和能级的认识

构造原理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二、 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

根据本节特点和理论基础,可采用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知识由旧------新联系起来。

2,目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发现。

3,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学是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理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动画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必修二相关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 K2 8 8 1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和方向,

从原子的发展史引入原子结构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本总结规律从而得出: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层和能级。(本节重点)

师生互动写出钾的影子结构示意图引学生思考进而于老师一起学习:

(2)根据能层和能级引出构造原理。(本节重点和难点)

(3)由构造原-----------能量最低原理----------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学生活动写出1---10号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排布式

(4)由构造原理学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并且学会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师生互动-----------课堂学生演练

4,回顾小结本节重点,并且提出设疑为下节课做铺垫。

四、反馈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本12页1----7题

板书设计

一、能层和能级

1,能层

2,能级

二、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1, 构造原理

2, 电子排布式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节内容包括了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课时为元素周期律,我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奥秘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范畴,而物质结构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能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懂得质量数和Z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是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方法上重点、难点是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本节教学是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理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动画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五、教学过程

先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原子的结构进行想象,再借助电脑动画手段重现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鼓励学生就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引出本节核心问题: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并将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关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让学生亲自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中找出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质量数间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并补充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关系。

六、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结构及其微粒间关系

原子的构成

构成原子微粒间的关系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关系

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