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汇编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吉塔爸爸的话
父亲为了培养吉塔和她妹妹成为摔跤运动员,对他们要求非常的严格,每天都要五点钟起来跑步。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是被爸爸轰出被窝,更有甚者不能留长发,不能吃油腻食物,这对于两个小女孩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他们非常的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他们这么狠心。
有一天他们开始反抗,调坏家里的闹钟,偷跑出去参加一个婚礼(对他们是娱乐活动),但是被她爸爸发现了,他爸爸很生气,而且还打人。她们说好羡慕这个新娘子,能够正常地做一个女人。没想到,新娘子反而更羡慕她们。新娘子说:
我倒是希望上帝给我这样一位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以女儿身降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待到二八芳华,便要嫁为人妇,以此摆脱他的负担,牵着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为她那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相夫教子,这就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为你们忍辱负重,他就是为你们有自己的将来,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错呢?
从那以后,吉塔和她妹妹都很自觉地去训练了,不再需要父亲的监督。
吉塔爸爸的话
吉塔连续蝉联三年的全国总冠军之后,她入选国家队训练,国家队的教练的教法与她爸爸截然不同的。在她接受了这些新的技巧之后,她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已经过时的,甚至因为这个与爸爸起的争执,还把爸爸给摔到了。
此后,吉她参加了各种国际性的比赛,都在初赛中就出局了,仿佛中了魔咒一样。经过多次的失败之后,吉塔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然后在妹妹的鼓励下给爸爸打电话。电话的一头是连续的哭泣声。她意识到不应该忘记爸爸一直强调:要走向世界离不开艰苦的训练。
吉塔爸爸的话
国际总决赛的那天,她独自一人面对强大的对手。当她被打趴在地上,想起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把她扔进水里并告诉他,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战斗,尽全力,救自己。
她重新站立,冷静以待,同时他想起了爸爸的教的两个诀窍,一个是声东击西,一个是满分的弧线,千钧一发之刻,演绎了一个绝地大反击。
我爸爸的话
电影确实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的爸爸会让我去背唐诗,写作文,背字典,还要参加劳动,要我去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到田里干活,还给我买了铅球让我训练自己的手臂力量。记得那个铅球砸坏了我的一个指甲,柴刀坎到手至今还有疤。
现在我已经成家,父亲仍时时提醒我,要早起、要读书、要背法条、锻炼身体,要坚持梦想。有时候会听得厌烦,觉得自己,自己也已经不需要他提醒了。当然,我自己也十分清楚父亲的话是对的,他提出的要求是对的,是为我,为了我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可选择的余地。看完这个电影之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深深地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
所有艰苦的训练,都是希望我能品尝到一个胜利的果实。所有艰苦的训练,让我甘于寂寞,都是希望我能在未来,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所有的艰苦训练,都是希望我能成为他的骄傲,成为我自己的骄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阿米尔.汗曾说:电影不仅是为了金钱,最好能解决社会问题。
怀着对阿米尔.汗的崇拜我走进电影院。
电影的开头是没有信号的电视,印度幽默的喜剧开头,后来电视里出现摔跤比赛,而现实中29岁的马哈维亚身强力壮,热爱祖国,渴望为祖国获得世界金牌。可惜自己退役了,他寄希望妻子能生个儿子,然后让儿子实现他没有实现的心愿。可是他妻子接连生了四个女儿,马哈维亚从墙上拿下属于他骄傲的过去荣誉金牌,放弃了梦想。
可是生活却给了他惊喜,他两个女儿把邻居两个儿子打得鼻青脸肿。他意外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天赋。一个绝望的人,找到了救命稻草。于是马哈维亚开始魔鬼训练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刚开始是排斥的,还恶作剧。但是一场14岁女孩的婚礼后,她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聊天,吉塔和巴比塔抱怨父亲,可14岁女孩竟然说:她倒希望有这样关心她的父亲,而不是14岁就让她嫁给一个没有见过面的男人,有做不完的家务……
这是电影我第一次流泪的地方,我知道印度更加的重男轻女,甚至有报道称印度的女人有时候不及一头牛。尽管政府出台晚婚晚育,但是印度还是不能禁止有些女孩十四五结婚的命运,而过早的生育也是印度女性死亡的一个原因。
我也开始有点理解马哈维亚,而不是觉得他专制的把自己的梦想强压在女儿身上。吉塔开始接受父亲的安排,积极训练,并取得全国冠军。要去国家体院。
新鲜的环境让吉塔松懈,甚至觉得父亲的教法老套,固执的父亲想用摔跤证明自己是对的,可是年岁的增长,他输给了吉塔,两个人的心远了。
接连三四次世界比赛吉塔都输了,她不知道她的问题。直到巴比塔走进国家体院,劝她和爸爸好好谈谈。
从开始哭我好像眼泪就没有停,但是吉塔和马哈维亚电话通了,然后吉塔在电话里哭出声,我在电影院里也哭出声来。亲情有时候就是一句称呼一句对不起然后心比以前更近。
马哈维亚租了房子,想帮助女儿,却被自大的教练阻拦。但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可以做更多,他疯狂,他智慧,他更相信自己的女儿们。
最后吉塔靠着父亲的指点进入决赛,并在最后十几秒靠着一个完美弧线摔出对手得了五分战胜了对手获得了冠军,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时候自己独立的赢得比赛。
我难忘比赛前一天,马哈维亚对吉塔说:如果明天你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对手比赛,更跟轻视女孩的人比赛。
看完我感受很多,有关于父女亲情,有关于人生老病的感叹,有对梦想的坚持,但我更多的感受是一个女性的生命意义或者说使命,男人天生爱攻击,向外的努力,而女人更多的是守,守着男人的承诺守着孩子,大多数女人是平凡的。
我还想到虽然中国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的生育政策搞了很多年,但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在人与人之间的谈话间还是很浓厚,有些女孩本来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反而不能反思,又把这种思想传递着。
而女人该怎样度过一生?如果像吉塔和巴比塔做到了榜样,又应该怎样继续走下去?
阿米尔.汗还说过:提出问题或不足,就是为了更好。相信这部电影能促进提高印度女性的思想觉悟,出现更多的榜样。毕竟电影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相信万万千的女性会出来做榜样,而歧视女性的人会越 ……此处隐藏13054个字……恐惧是深藏在心底的惴惴不安,一旦有机会生根发芽就会破土而出。只有自己战胜恐惧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强者。
父爱如山,至天下为孩子美好将来报这个辅导班那个兴趣班操碎了心的父母亲问候一声:父亲节快乐!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当吉塔成功获得全国摔跤手冠军,进入国家体育学校,接受所谓正规训练的时候。马哈维亚一路护送他心爱的女儿。因为不清楚国家体育学校里教练的水平,他亲自跟教练搭话,在那个教练气势高昂目中无人的神色里,马哈维亚大概了解了那个教练的水准。
然而年轻的吉塔,从一个小乡村到了大城市,学校里的一切都对她充满了诱惑。她忘记了她爸爸多年来的细心栽培,开始胡乱吃东西,开始留长发,开始偷懒,开始掉以轻心,开始目中无人。
当她回到家里,马哈维亚看到她的一头长发时,就明白了一切。
在她们从小到大练习摔跤的摔跤场上,吉塔为了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是王者,她把自己的爸爸马哈维亚摔倒在地。即便最后马哈维亚身体出现状况,吉塔也视而不见,只想赢。
在她的爸爸,亲手为她们搭建的摔跤场里,她无情地愤怒地自负地摔倒了自己的爸爸。而站在一旁观看的妹妹巴比塔一直皱着眉头,揪着心。我想如果是巴比塔的话,她不会那样无情地将自己的爸爸摔翻在地。
所以当巴比塔跟姐姐吉塔说她做的不对的时候,吉塔并不认为她有错。最后吉塔带着要回自己新天地生活的心情逃离了自己的家。
马哈维亚没有送她,却站在阳台上看着吉塔离开的身影。
作为爸爸,他的确恼怒了,失望了,甚至寒了心。
可是,毕竟吉塔还是他的女儿,他牵挂的孩子。
当吉塔参加国际比赛连连失败的时候,她才想起了自己的爸爸,才觉得自己需要爸爸,她后悔了,她知错了,可是她没有勇气给马哈维亚打电话。
马哈维亚的妻子将吉塔打来的电话转给他的时候,他犹豫了。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会去拿起电话。他是父亲,是吉塔的爸爸,不会像吉塔那样打败了他之后觉得自己是赢家,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吉塔是他的女儿,吉塔输了,输得很惨,他永远不会嘲笑她讥讽他,也不想给她任何教训。即使他生了气,他还是比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掉比赛。
接电话时,他还想保留一点作为一个爸爸的尊严,不情愿地"嗯"了一声,没说其他什么。
结果却听见电话那头,吉塔哭泣的声音。
那个时候无需任何言语,马哈维亚瞬间没有了对女儿吉塔一丝一毫地责备心情,有的只是心疼,心疼他的宝贝女儿那样伤心。
爸爸,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大山,伟岸、刚强。但他也有柔软的时候。
当爸爸的心,变柔软的时候,也是最让我们感动,最让我们觉得他伟大无比的时候。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父亲不太爱我,一心只想赶快高考结束,远离他。
现在离家十年,想起他一反常态亲自送我去上学的那两次场景,依然禁不住地泪流。
平日里,爸爸从来不过问我上学的事情。
就那两次,他送我去上学。
一次是中考,一次时高考。
早上他早早起来等我,骑车送我去学校,让我好好考试。
宁静地清晨,少有人的街道,我坐在他的身后,拽着他的衣角,那一刻他就是我人生最有力的支柱,是我此生此世最爱的人。
后来我多少明白了父爱,父亲,他是个男人,所以他不愿哭哭啼啼,但他会在最关键的时候,你最需要他的时候,默默地陪伴你,给你勇气。
即便我们叛逆,任性,伤了他的心,只要我们受伤,我们流泪,他还是会比谁都要心疼我们。
这就是我们的爸爸,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都会无条件原谅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护我们的爸爸。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起初,对于影片没有太大的关注,毕竟是一部去年就在印度上映了的电影,引进得有点晚了。最后决定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分是因为网上对影片有较大的争议,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主演是阿米尔·汗。
(基友问我周末看片子,我都是直接截图征询意见。因为我预料到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周末去看什么?”
“不太清楚,要不《摔跤吧!爸爸》?”
“好的乖儿子!”
大致概括一下影片剧情:爸爸是全国冠军,希望儿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代表国家拿到世界冠军,不想生了好几胎都是女儿。峰回路转,女儿也有摔跤的天分,于是他决定培养两个女儿摔跤,女儿们从抗拒到逐渐爱上摔跤。然后女儿成为全国冠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中途经历一些矛盾,解决矛盾,最终拿到国际赛事金牌,故事圆满落幕。
《三傻》讲教育,《PK》讲宗教(以及印巴矛盾),这次讲的,应该是性别问题了。女性想要获得尊重,只能做男人的事,比男人更男人,获得男性的尊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端独裁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孩子必须要子承父业练习摔跤、代表国家获得荣誉。起初,他对这个梦想已经死心,女儿们也过着一般女孩的生活。当他发现女儿们的天赋时,他的梦想重燃,而女儿们也失去了原来的生活。每天五点起床锻炼,控制饮食,长发也被剪去。女儿们对此虽有怨言,但也无法和强势的父亲正面对抗,只能耍点小聪明,搞一搞非暴力不合作。
直到她们与一位年轻的新娘进行了谈话:
“我们羡慕你,能过正常女孩的生活。”
“但我羡慕你们,不用像我一样,14岁就被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从此以后只能和锅碗瓢盆过日子。我羡慕你们,你们有一个爱你们的父亲。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他很疯狂,但是他一直都在坚持。”
于是她们开始了勤奋的练习,并一步步拿下了众多的奖牌。从这里开始,才是她们主动向父亲呐喊“摔跤吧!爸爸”,渴望着摔跤,渴望着胜利。
父亲让女儿们练习摔跤,是因为固执地实现梦想,还是真的爱女儿、不想让他们走这条路?不管他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女儿,我们只要看到他成功了,女儿们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成功的结果摆在面前,出发点还重要吗?最后,女儿力战对手,代表国家获得了金牌。那么她是为了父亲的梦想在拼搏吗?还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让自己成为第一流的女摔跤运动员而拼搏?在成果的结果面前这些都不重要,她即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自己。
片中的父亲是一个正面形象吗?看起来不像。其实他和其他的父亲一样,为女儿设定好了日后的道路。只不过女儿在她的道路上成功了,获得了万人景仰,没有人会再觉得他疯狂。为了让女儿练摔跤不顾家庭生计,让侄子给女儿们陪练,低价向小贩买鸡肉,以前他都是靠着拳头在说话。而现在他(的女儿)像衣锦还乡的苏秦,每个人都在巴结他。
他要是一口一个“正能量”,说着滴水不漏、冠冕堂皇的台词,鼓吹“人人平等”然后尊重女儿的意见,那这个人物的设置就彻底地失败了。满是缺点与毛病的形象才是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才是真实的乡野村夫,才是真实的印度现状。
如果你愿意抛开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完美人物,走出大城市,走到欠发达地区、走到乡村中去,你会发现其实在我国,很多地方也是一样的。
最后,我个人还是最喜欢他的《PK》。大使馆电话打通的时候都要哭出来了